5月9日—12日,由中国轻工业联合会主办的第四届中国工艺美术博览会在福州举行。作为工艺美术行业影响力最大的博览会,它将与我省工艺美术产业发展相互赋能。
雕塑工艺、漆艺、工艺陶瓷、工艺花画、竹草藤编织……在福建,工艺美术品类共有13大类、100多个品种。2023年,我省工艺美术产业规模居全国第二位(仅次于广东省),福州、莆田、泉州也均形成我国重要的工艺美术特色产业集群。
工艺美术为何能够在我省薪火相传、长盛不衰,乃至形成庞大的产业规模?连日来,记者就此进行了采访,寻访老手艺焕发新生机的奥秘。
打响区域品牌
何以中国白?发丝芊芊,亭亭玉立,身披轻盈白纱袍,隔着薄如蝉翼的衣袖,还能看到手指……继去年在中国国家博物馆赢得满堂彩后,白瓷雕塑《神话》又在近期举行的广交会上向大众展现了“远看是纱,近看是瓷”的魅力。
“很多人在展区被《神话》吸引,大部分人起初不知道这是陶瓷制作的,听了介绍后惊叹不已。广交会上,‘大师瓷’也卖了很多。”德瓷天下营销总监彭琳说。
广交会上,119家德化企业参展,并设置“中国白·德化瓷”集中展示区,展出57家企业产品。首次参展的信良陶瓷推出了工艺复杂、精湛的彩绘带灯陶瓷产品,接洽了来自俄罗斯、意大利、巴西、美国等地的15位新客户,现场接到超100万美元意向订单。
在中国三大古瓷都之一的德化,“中国白”已串起了一条500多亿元的产业链。其中,以《神话》为代表的这一批大师级作品,即为德化陶瓷产业结构中的“大师瓷”。目前,德化白瓷产业呈现大师艺术瓷、出口工艺瓷、日用家居瓷“三足鼎立”之势。
数据显示,德化县现有规上陶瓷企业190家,2023年产值577亿元,规上陶瓷企业产值占全县规上工业企业产值的77%。去年,该县白瓷产业集群入选国家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
享誉海内外的德化陶瓷产业,正是我省工艺美术产业蓬勃发展的生动写照。
近年来,我省扎实推进传统工艺美术产业传承、保护、发展和创新,出台《福建省传统工艺美术保护和发展办法》,将工艺美术产业发展列入“十四五”规划,实施《福建省工艺美术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2021—2025年)》等,将工艺美术产业集群列入我省先进制造业集群。
得益于此,全省已形成一批相对集中的工艺美术产区,包括惠安“世界石雕之都”、德化“世界陶瓷之都”、仙游“世界中式古典家具之都”、安溪“世界藤铁工艺之都”等4个世界级区域品牌,福州“中国寿山石文化之都”“中国脱胎漆艺之都”、莆田“中国木雕之城”、泉州“中国工艺美术之都”、南平“中国建盏之都·建阳”等11个国家级区域品牌。
厚植传承土壤
而今,57岁的惠安石雕代表性传承人王经民仍然在坚持创新。走进其工作室,由青石、汉白玉、寿山石等石材制作而成的作品琳琅满目。几十年来,王经民师法自然,充分顺应石材形状、纹理等天然特性,并结合市场需求,探索技艺改革和技法创新,潜心创作出风格各异、特色鲜明的各式作品。
早在1989年,王经民就开始收徒传授石雕技艺。通过名师带徒等方式,他培养了200多名高技能人才,其中,以王惠民为代表的30多名徒弟获评为高级技师、省工艺美术大师等。“我始终觉得有一份责任将这门手艺传承下去。”王经民说。
为了更好地促进手艺传承,近年来,我省相关部门积极推动企业、产业基地与院校建立人才培育及产学研合作基地,扩展“订单式”人才合作培养。
例如,湄洲湾职业技术学院工艺美术学院构建了“知识导师+技术导师+产业导师”“三师”共育的育人体系。“我们建立1个省级名师工作室,引进1个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4个省级技能大师工作室、3个非遗工作室,累计培养3000多名玉石雕刻、木雕、首饰金工类工匠型人才。”该学院工艺美术系副主任严武说。
拥抱数字技术
“五一”假期过后,位于惠安县的福建腾辉石业有限公司厂区内,数字石雕车间又恢复往日的忙碌。几名机雕工人正在操作智能数控机械,对石材原始方料进行自动化立体雕刻。整个雕刻过程都是湿式加工,不复往日石粉尘漫天飞扬、噪声弥漫的场景。不到半天,一座精美的石像呼之欲出。
“目前,公司拥有一支技艺精湛的专业技工队伍和一批先进的生产设备,已建成两条生产加工流水线。”腾辉石业行政部经理郭钦灿告诉记者,惠安的石雕行业如今已插上数字翅膀,多家石雕企业采用库卡(KUKA)雕刻机器人加工石材,极大地降低了劳动强度,提升了生产效率,提高了产品稳定性。
像这样的新一代数字技术,已在我省工艺美术产业遍地开花。
从纯手工到机械化、智能化、3D打印,德化陶瓷已实现智能制造的“三级跳”。例如,安成青年创业园引入3D打印陶瓷瓷土一次成型及微波极速烘干等工艺,将陶瓷打样过程从7天缩短到1天,造福园区133家入驻企业及青年陶艺家、大学生创业者。
建盏这一非遗工艺也开始拥抱AI技术。过去,建盏的防伪和鉴定,更多依赖于传承人亲笔签名、拍照或产品防伪码;如今,南平市运用AI技术打造建盏溯源平台,实现了一盏一图、一盏一码、图码结合,让每个盏都有迹可循,实现去伪存真、传承有序。
“科技+”,让老手艺在新时代找到了新“玩法”。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