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祖大爱健康城全景
福强金属智能制造项目生产车间
东乌垞A区渔光互补光伏电站项目施工现场
“中港世纪”轮靠泊罗屿港。
妈祖大爱健康城内,装配一新的国内高端医疗中心——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妈祖院区即将开张;相邻的两岸生技园已入驻企业11家,正开足马力生产;临海处,港区扩容步伐稳健,深水大港再度提质升级……
发展是第一要务,项目是第一支撑。近年来,北岸经开区对标莆田市13条产业链,组建海洋经济与港口产业链专班、生命健康与高新技术产业链专班等三大产业链专班,锚定“一康城两基地五组团”建设,建立招商项目“月调度推进”工作机制,网罗精兵强将,不断加大抓招商、抓项目力度,滨海新城活力迸发。
海洋经济势头强劲
小雪时节,驱车来到位于山亭镇东乌垞村的东吴围海养殖区,万亩垦区碧波荡漾,水陆两用挖掘机、打桩机正默契地挥舞着机械臂,将一根根立柱以既定间隔插入水底。
北岸经开区地处湄洲湾北部,拥有绵延75公里的海岸线和广袤优质的深水海湾,常年气候宜人、温暖湿润,海洋资源得天独厚。近年来,当地立足海洋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区位优势等,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探索发展海洋、港口新兴产业。
今年9月,由国投云顶湄洲湾(莆田)新能源有限公司负责建设运营的东乌垞A区100兆瓦渔光互补光伏电站项目正式开工。该项目总投资约5亿元,交流侧装机容量为100兆瓦,用海面积1600多亩。项目依托阳光、水体、滩涂等资源,在沿海滩涂水面上方架设光伏板阵列,下方水域则用于虾、蟹、花蛤的生态立体套养,形成水上发电、水下养殖的新型产业模式。
“整个一期项目需要打大约2.6万根桩,预计在12月初全部打完。接下来就是进行20多万块光伏板的有序安装,预计在明年5月份左右并网发电,然后开始二期的建设。”项目负责人黄育春表示,该项目既是空间综合利用的良好范例,也为振兴乡村与“双碳”目标提供有力支撑。
不仅如此,项目建成后,预计年发电量可达1.3亿千瓦时,相当于每年节约标准煤约4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11万吨,对于助推当地海洋经济与港口产业绿色发展具有积极作用。
“渔光互补”模式不仅是技术的革新,更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实践。黄育春表示,项目建成后将配套规划景观步道,将渔光互补光伏电站项目打造成北岸生态渔旅新地标。
海洋经济动能澎湃,临港产业发展能级持续提升。作为东南沿海最大的铁矿石码头,眼下,罗屿码头8号、11号、12号泊位建设正在有序推进,预计明年码头水工部分完工。13号、14号、15号泊位规划已获批复,有望明年开建;国投湄洲湾能源供应基地项目启动建设,该项目建成后,将成为国家实施“北煤南运”战略的重要承运基地;投资58亿元的国投火电厂三期项目即将动工开建……全区各重点项目热浪如涌,北岸向海图强之路聚能成势、迈步登高。
新兴产业生机勃发
从一片荒地,到厂房高耸;从一张图纸,到实景呈现。仅仅半年时间,一期已全面投产的福强金属智能制造(装配式)项目建设进度令人惊叹。
15000平方米的厂房内,行车忙碌、机器轰鸣,激光束在钢材表面快速移动,火花四溅,切割、组立、焊接、矫正、拼装……依托行业内领先的数控激光切割机和半自动化生产流程,这座钢结构制造工厂每天可以完成钢板下料50吨,一年消耗钢材2万吨。
屋面梁、十字柱……各式各样的钢构组件在这里被塑造成型。“我们主要根据用户图纸进行定制化生产,一般用于城市基建、工业厂房、市政桥梁,原料、产品大部分都在省内流通。”福强金属智能制造公司总经理周强斌说。
记者看到,车间通长约280米,按流程工序纵向排布,减少钢材流转环节。车间内共有8个作业区,每个区间平均只有1~2个工人负责生产。“下一步考虑引入工业机器人助力智能制造。”周强斌告诉记者,相对于人力操作,机器臂焊接效率、质量更高,可以同时取代4至6个焊接设备,进一步提高生产效率、质量精准度和安全性。
福强金属智能制造(装配式)项目分两期建设,计划用地81亩,总投资额约3.2亿元,项目二期预计明年春节后动工,建设周期约5个月。项目全部建成后,预计钢结构加工能力为5万吨/年,达产后年产值可达4亿元。
“该项目是一个集钢材供应链、装配式钢结构产品生产加工、研发展示及施工安装等多项功能于一体的新型装配式钢结构建筑产业园。这一创新模式将有力推动北岸装配式建筑产业化集聚发展,为未来新型城镇化建设和绿色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北岸经开区生命健康与高新技术产业链干部陈聪聪说。
目前,受运距影响,福强金属智能制造(装配式)项目的下游客户多为省内企业。“接下来,随着港口的开发,我们的钢材货件也可以通过北岸八方港口码头向外出口。”周强斌说。
在北岸经开区东埔镇,另一个建材类省重点项目也在火力全开推进中——福建优星欧派新型建材项目一期钢结构厂房完成主体吊装,设备已全面进场,约在明年6月试投产,12月份一、二期将全部竣工,预计年产1亿平方米新型石膏板材,产值超10亿元。
项目前期手续涉及多个具体审批事项,环节多、流转慢、耗时长,以往从项目报批到开工建设往往需要几个月。前期,针对优星欧派项目“农转用”和土地征收审批程序复杂的情况,北岸自然资源分局变“被动审批”为“主动服务”,提前介入,及时完成“农转用”手续。同时,与不动产登记中心协同推进,优化审批流程,做到收件即办证并第一时间“送证上门”,让企业一次跑腿办成事,助力项目早投产、早达效。
以项目之“进”,夯高质量发展之“基”。截至目前,金永源医疗器械、轩康医用耗材、核医学产业园一期等一大批生命健康与高新技术产业项目建设如火如荼;中巴工贸产业园项目已开工,预计2025年第三季度完成建设;福建卫生职业技术学院莆田校区建设方案落定,计划2026年启动招生……一幅更新、更美的“兴业图景”正徐徐展开。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