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锋元机器人有限公司智能化生产车间 (资料图片)
同翔高新城是专精特新企业重要聚集地。
全磊光电技术人员在进行产品性能测试。(资料图片)
日前,《厦门市支持专精特新企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正式印发(以下简称《若干措施》),从夯实培育基础、强化创新发展、提质赋能增效等六大方面,发布15项举措培育壮大厦门专精特新中小企业。
新政策聚焦强基增量和提质创新两个维度,既拿出真金白银,也探索创新做法,全方位支持企业成长。《若干措施》提出,力争到2026年,全市创新型中小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专精特新重点“小巨人”企业实现量的合理增长和质的有效提升;专精特新企业户均研发占比超10%,户均Ⅰ类知识产权数量超8件,企业数字化水平等级二级及以上的占比达到90%。
强基——
精准建库培育后备企业
机械臂灵活地挥舞着,电光石火间,一系列动作行云流水……在厦门锋元机器人有限公司,新能源电池托盘生产线一片繁忙,自动化机器人大显身手,让电池托盘的焊接工序变得精细高效。
“近年来,国家大力推进智能制造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我们及时把握机遇,找准新能源车轻量化零部件焊接这一细分赛道,通过研发焊接机器人以及提供一站式解决方案,助力行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公司董事长沈钦锋说。
如今,锋元机器人在全国新能源汽车铝焊市场覆盖率达70%以上,年营收超亿元,2022年获评“中国制造隐形冠军”企业。
“如何及时精准地挖掘和培育更多在细分领域掌握独门绝技的企业,是我们此次新政策的一个重点方向。”厦门市工信局中小企业处处长宋鹭雯告诉记者,厦门已梳理了一批像锋元机器人这样的“种子选手”,并列入重点推荐企业,开展专业辅导。
《若干措施》明确,将构建创新型中小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的梯度培育体系。围绕厦门市“4+4+6”现代化产业体系,聚焦重点产业链,面向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大数据、生物制造、低空经济等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领域,培育一批代表新质生产力发展方向的专精特新企业。
同时,遴选约300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作为专精特新“小巨人”后备企业,实施精准培育。企业一经入库,有效期3年,其间会对年度绩效考核达标企业给予每年最高10万元的奖励。
通过“入库”重点培育,厦门市工信局等相关部门帮助企业把研发的长板做长,再通过专业咨询和辅导,补足短板,推动企业加速长成“小巨人”。
作为专精特新“小巨人”后备企业,厦门金龙汽车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研发型科技公司,目前共有员工115人,其中有一半是研发人员,研发创新能力强是该企业的显著优势。
“企业正推动建设研发和生产基地,扩大人才团队,我们也会用好用足政策对于研发设备、资金的支持力度,拓展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厦门金龙汽车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学舟说。
在宋鹭雯看来,与过去被动等待企业申报的方式不同,打造后备企业培育库,能及时把握企业发展过程中的需求和动态,主动挖掘、跟进潜力企业,并实现精准帮扶培育,更好地夯实体系基础,壮大专精特新企业队伍,助力“小巨人”企业成长。
提质——
以专促新护航企业成长
除了创新打造后备企业培育库,此次扶持措施还在强化创新发展、提质赋能增效、保障资源要素、畅通融资渠道、助力市场开拓等方面发力。其中,强化创新发展、提质赋能增效等方面,支持力度格外突出。
具体来说,在强化创新发展方面,《若干措施》将专精特新企业列入技术创新基金支持范围,支持专精特新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组建联合实验室,开展技术联合攻关。在提质赋能增效方面,面向专精特新企业开展知识产权一站式服务,给予专利加快预审额度保障,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开展数字化改造,给予最高25万元补助。
政策对专精特新的技改支持力度再度加大,对企业实施的增资扩产、技术改造和研发创新给予融资支持,企业固定融资成本为每年2%,其余部分由财政贴息,其中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固定资产投资贷款额度上限从5亿元提高至10亿元,研发创新贷款上限从5000万元提高至1亿元。
“新政策对于专精特新企业的研发补助更加全面,不仅有助于企业技术改造,还涵盖了固定资产投资等多个维度,为企业创新发展提供了强有力支持。”全磊光电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张永说。
专注于化合物半导体外延片/芯片领域的全磊光电,是厦门市第一批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企业。近年来,全磊光电明确数字化改造目标,通过购买先进自动化设备,提升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进一步扩大生产规模。今年以来,公司实现稳健发展,营收同比增长了50%;1月至8月,公司投入的研发费用累计超过1800万元。
“公司在高速发展过程中,资金需求也越来越大。”厦门势拓伺服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董事长刘元林介绍说,自2019年成立以来,企业深耕稀土永磁高性能电机领域,规模不断壮大。
刘元林表示,《若干措施》提出对符合条件的专精特新企业可提供量身定制的金融服务方案和资金支持,无疑是一大利好,可以让企业更好地跟高校设立联合工作室或者联合研发中心,加速科研成果落地。
以专促新、以新提质、以质谋远,专精特新企业正成为厦门推进新型工业化、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关键力量之一。
“厦门市专精特新企业具有创新能力强、成长性好、产业链配套强、市场竞争优势显著等特点。”宋鹭雯说,过去3年,全市专精特新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平均增幅超140%,远超其他中小企业;户均研发费用超900万元,研发投入强度超9%;近八成专精特新企业分布在产业链关键领域,产业链地位突出。
目前,厦门市已累计培育46家国家级专精特新重点“小巨人”企业、183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676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以及1986家创新型中小企业,培育数量均居全省第一。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