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田市坐拥湄洲湾、兴化湾、平海湾等三大海湾,其中位于湄洲湾的秀屿港是“中国少有,世界不多”的天然深水良港。莆田市充分发挥港口优势,持续完善大宗散货物流中转基地建设,优化临港产业布局,开辟港产融合发展新路径,激发海洋经济“新增量”。
完善集疏运体系
赋能区域经济
3月4日,在莆田边检站办理完通关手续后,运载8.8万吨铁矿的中国籍“金海发”轮从湄洲湾东吴港区罗屿作业区10号泊位出发,驶向我国台湾高雄港。
罗屿作业区与台湾隔海相望,距台中港仅72海里,是大陆离台湾本岛直线距离最近的港口,在东南沿海率先对台开展铁矿石海上直航业务。“眼下,罗屿是台湾钢铁行业在大陆最佳、最大的铁矿石中转港口和储运基地。”福建省罗屿港口开发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陈凌森介绍说,目前已开通直航台中港和高雄港两条航线,单向航程10至12小时,一般每周开通两到三个航次。
自2019年开启首航至今,罗屿作业区对台湾地区铁矿石中转量累计突破2400万吨。据湄洲湾港口发展中心统计,2023年罗屿作业区对台湾地区铁矿石中转量达360万吨,已连续5年位居全国第一。
目前,罗屿作业区建成包含铁路、公路、水水中转在内的综合集疏运体系,有能力将来自全球多地的铁矿资源中转到福建、江西、湖南、长江沿线和西南省份,以及日本、韩国等区域。
在我省“两集两散两液”的港口发展布局中,莆田港口大都是散货码头,已经形成以煤炭、铁矿石、液化天然气等产品为主的大宗散货集散中心。
位于莆田秀屿港区的福建液化天然气接收站是我国第一个完全自主引进、接收、管理的大型液化天然气项目,拥有6座16万立方米的储罐,已连通370多公里管道。作为全国存储能力数一数二的液化天然气接收站,该站自投产以来已累计外输天然气超过620亿立方米。
为了提升我省及周边地区液化天然气供应和储气能力,莆田港口再次迎来新项目,开启发展新局面。
当前,哈纳斯莆田液化天然气项目处在全面建设阶段。该项目总投资52.6亿元,建设1个专用泊位、2个20万方储罐,以及配套工艺、公用工程和辅助工程设施。“这是闽宁协作重点项目,已列入国家天然气发展‘十三五’规划,对于促进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和能源结构优化、改善大气环境质量,都具有重要意义。”哈纳斯莆田液化天然气项目负责人说。
优化产业布局
提高港产适配度
多年来,基于省内各地港口错位发展的需要,莆田港打造大宗散货运输系统,将低成本的木材、煤炭、铁矿石、液化天然气等原材料,源源不断运到家门口。目前,莆田临港产业初具规模,在港口附近分布着多个细分品类,包括化工新材料、食品加工、新能源、木材加工等。
然而,莆田港产适配程度不高,导致堆放在莆田港口的货物无法就地消化,只能暂作停留或粗加工后,随即被运往我省三明市、江西省、湖南省等腹地。如何打破瓶颈,提高港产适配程度?
“这些原材料是木材边角料,还有绿化带修剪下来的树枝,全都可以用于再生产。”在莆田秀屿国家级木材加工区,福人木业(莆田)有限公司营销部经理助理郭良光告诉记者,通过技术改造和智能化工厂建设,新质生产力的倍增效应日益显现,目前每天可消耗1000多吨原材料。该公司已获评“全省绿色工厂”,今年又成为“专精特新”企业。
10多年前,依托全国首个国家级海港口岸进口木材检疫区,木材加工成为莆田临港地带最早兴起的传统业态,但长期以木材来料粗加工为主,导致生产力落后、利润低、规模小。近年来,莆田秀屿国家级木材加工区通过招商引资,同时牵线搭桥,促成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技术对接,建立产业科创中心和智能制造样板工厂车间,重点研发无醛生态板材新产品。
数据显示,去年莆田秀屿国家级木材加工区利用进口木材122万立方米,完成工业产值76亿元、限上商贸产值26.5亿元。木材加工区管委会主任林国彬表示,今年将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招引一批进出口规模大、市场拓展能力强、带动作用明显、经营模式领先的总部型、龙头型、综合型企业入驻,并组织前往广东、江苏、江西等地针对家具家居产业进行招商,进一步延伸园区产业链。
莆田秀屿国家级木材加工区毗邻秀屿港区的秀屿作业区和莆头作业区,但相距仍然较远。为了进一步缩短作业区与产业园之间的距离,当地政府引进了莆头港口国林木业城项目,打造全省首个木材临港产业园,探索“前港后园”的港产融合发展新模式。该项目由中国林业集团权属福州国林公司与福建交通集团权属福建莆头港口联合建设,一期占地487亩已经投产。
“主要是利用莆头作业区的进口木材,打造木托盘产业基地。这些木托盘在码头、超市、仓库等地随处可见,被广泛用于货物的集装、堆放、搬运,是现代物流作业中不可或缺的工具。每个木托盘都被植入芯片,可实现物资全流程智能管理。”福州国林林产品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周志民介绍说,每1立方米木材可生产18片木托盘,按照年产量1000万片托盘测算,每年使用原木材料约60万立方米。现阶段,木托盘月产能最多30万片,未来规划月产能200万片,年产值可达30亿元。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