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东山县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理念,聚焦民营企业发展需求,充分发挥当地特色资源禀赋,以人才作为撬动发展的着力点,着力抓好“引、育、留”工作,积极助推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
突出精准“引” 花开引蝶来
始终将吸引人才摆在县域发展的重要位置,通过精准招引人才,全力打造县域人才集聚新高地。在政策扶持上增动力。深入推进“飞蝶”人才引进办法,进一步落实《东山县关于推动人才政策落实全覆盖十条措施》等政策,统筹用好人才发展基金,制定出台东山县《关于进一步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为民营企业招才引智提供坚实保障,吸引人才目光不断向东山集聚。先后协助民营企业认定省级工科类青年人才2人,省、市、县高层次人才31人,县级重点领域人才2人。在机制保障上聚合力。把民营经济发展放在全县经济发展大局上考量,聚焦堵点难点,加快推进县级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健全完善灵活招才、柔性引才等机制,持续探索“双招双引”深度融合,将招商引资和招才引智同步研究、统筹谋划、协同推进。2023年以来,全县引进各领域人才团队11个,涉各方面人才112人次。在平台搭建上激活力。立足县域经济发展趋势和产业特点,建设用好高新技术企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平台载体,探索社会化、市场化引才路径,充分发挥众创空间、人才孵化基地、人才驿站等各类社会组织作用,激活投资兴业发展潜力和创新创业发展活力。东山县海翔智谷公司作为国家级众创空间,积极联系服务当地企业,充分发挥人才“孵化器”作用,现已初步形成“海岛旅游、海洋科技、海域电商”聚合一体的全产业链创新型特色培育模型,共吸引孵化优质企业、创客团队125家,促进高端科技人才向海岛之城流动。
强化精细“育” 多维育英才
实施“育才赋能”计划,在使用中培育、磨炼人才,推动引进的人才真正实现“为我所用”。在产业发展中培养人才。坚持产业与人才相互融合、系统规划、一体推进,重点发挥主导产业项目“磁吸”作用,牢牢牵住重大产业项目“牛鼻子”,坚持“以产聚才、以才促产”,依托一道新能源、太阳电缆、旗滨光伏等项目,全力打造产才融合新高地,让人才有用武之地、干事舞台。在动态管理中考实人才。坚持德才兼备原则,深入实施动态考评办法,建立健全人才退出机制,明确退出情形和审批程序,严格人才层次、人才称号的使用管理,充分发挥用人单位主体作用,对引进和培养支持的各类高层次人才及团队实行跟踪考核,倒逼人才各尽其“才”产生经济效益。在产教融合中造就人才。主动适应光伏玻璃、旅游、水产等特色产业对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需求,依托东山岛职业中专学校,积极推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以“订单式”办学的路子,通过送教入企、联合办学、工学结合等形式,激发东山职业教育办学活力,为东山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大批优秀的技术人才。截至目前,累计为全县各类企业培养输送技术人才1000余名,其中多数人员已成为各企业部门的技术骨干,今年1-9月民营规模工业产值达170.05亿元。
着力精心“留” 筑巢留凤栖
着眼构建立体化人才服务体系,聚焦人才事业发展和住房、医疗、教育等“关键小事”,全力打造近悦远来的县域人才“沃土”。从流程上提供“贴心”服务。实行“管家式”人才服务,落实“个性化”服务保障,从子女入学、医疗保障等方面主动提供帮助,畅通重点人才就医体检“绿色通道”,持续造优人才发展“软服务”。依托县项目代办中心,推行企业投资类项目全流程审批代办制度,为企业提供全生命周期周到服务。截至目前,共为总投资约290.4亿元的47个重点项目开展全流程代办服务。从生活上打造“舒心”环境。打响“要想身体好,请来东山岛”旅居品牌,努力让东山由“宜居城市”跃升为“宜聚城市”,持续开展“美丽东山”全岛环境提升行动,加快推进高铁入岛、发展广场等重大项目建设进度,让人才享受优质城市生活环境。从宣传上营造“暖心”氛围。常态化开展人才政策进企业、进高校、进乡村、进校园,采取“点对点”“面对面”的形式,主动问需答疑,精准宣传本地具体的人才政策,打通政策落地“最后一公里”。今年来,联合相关职能部门深入一道新能源、旗滨玻璃、腾新食品等5家重点企业进行人才政策宣讲,并针对2023年高层次人才、工科类青年人才、主导产业技术人才、高校毕业生等相关人才项目的申报进行摸底数、列清单、抓落实。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