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正是毕业生求职的春招季,也是企业招聘的关键期。助力园区企业招才引智,厦门火炬高新区积极用好政策杠杆,“撬动”人才资源。通过梳理园区覆盖实习、就业、创业的多维度、全方位的“一揽子”人才政策,高新区精准释放引才育才“磁力”,以高质量的人才队伍,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
【实习】抢抓先机,助力“双向奔赴”
在日趋激烈的人才竞争中如何取胜?厦门火炬高新区给出的答案是,以政策前移,实现引才“快人一步”。
“高校引才难题,是园区不少企业共同的困境。”厦门火炬高新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表示,通过将政策往前延伸至在校大学生,与市级人才政策形成互补,引导企业与高校共建就业实习实践基地,提前对接高校毕业生,助力企业和高校人才“双向奔赴”。
目前,高新区已与南开大学、中南大学、合肥工业大学等高校达成就业实习实践基地共建意向。高新区鼓励以高校批量“打包”、企业批量“收包”方式满足学生实习实践需求,给予学生最高1000元/月的一次性交通补贴和最高3000元/月、最长6个月的实习实践补贴,企业每年补贴最高享20万元。组织企业赴外招聘,给予企业50%差旅补贴,降低企业的校园引才成本。
不仅如此,火炬高新区还积极打响高校引才品牌。以“政府引导、校企合作、园区搭台、企业办赛”的方式举办高校专业大赛,并已为9家参赛企业对接到全国28所高校63个专业院系。同时,通过设立高校引才基地,利用第三方资源,帮助企业深入10多所高校,对接百余名学生入职园区企业。
【就业】搭建通道,优化人才结构
招才引智不仅抢抓先机,也更加精准。在市级政策基础上,厦门火炬高新区围绕产业发展、企业需求,升级人才政策,加大对全日制博士和理工科硕士引进力度,力争提升硕博比例,提高留厦效率,优化产业人才队伍结构,进而激发产业创新活力。
比如,对2021年7月1日起新引进的人才,按获得厦门市新引进人才生活补贴给予1∶1一次性配套补贴,意味着只要在企业工作满1年,博士可再获得一次性8万元的补贴,理工科硕士可再获得5万元补贴。
以良好的政策福利引才的同时,高新区也持续创新机制,搭建人才培育的优质平台。
具体来说,包括成立“厦门火炬大学堂”,与清华大学集成电路学院、SAP创新研究院等海内外20所高校、机构建立合作关系,开设课程已覆盖园区规上企业近150家;与海洋学院、软件学院在全省首批试点共建两个省级职业技能提升中心,面向园区人才开展技能技术培训和技术技艺交流攻关,2021年累计培训产业人才近7000人等。
【创业】完善生态,培育产业摇篮
创业人才是厦门火炬高新区创新生态的重要力量。一直以来,高新区着力培育有利于创新创业创造的环境,先后创办了高新技术创业中心、厦门海峡科创、厦门软投公司等3个国家级(A类)科技企业孵化器,建成了“苗圃—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全链条孵化体系,总体孵化实力稳居全国前十。同时,建成石墨烯新材料、物联网、生物医药、海洋等4个专业孵化器,形成了“一个专业领域、一个运营公司、一支服务队伍”的专业孵化运营模式。
数据显示,园区孵化器每年吸纳创业人才300多人,累计孵化毕业企业近2000家,其中,22家企业上市,近百家企业年产值突破亿元。
面向全球招才引智,高新区对入驻园区的海外留学生,给予最高50万元的创业扶持资金等优惠政策。如今,海外创业大赛已成为厦门市和火炬高新区海外引才的一张响亮名片,累计招募海外人才项目近600个,共有35个项目入选厦门市“双百计划”。
“通过为人才企业提供‘保姆式’专业化服务,让人才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创业中去。” 厦门火炬高新区相关负责人介绍说。
高新区自2015年7月出台创业人才政策以来,已修订升级了4次,政策力度不断加大、覆盖范围不断扩大、资金兑现效率不断提升,实现了从海外留学人才创业项目到市级以上领军型创业人才项目全覆盖,并且项目落地6个月即可申请。在全市率先实行创业项目升级为市“双百计划”后,配套扶持资金免申即享。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