硅片小幅降价 光伏产业链价格迎全面下行
来源:中国工业新闻 时间:2022-12-07 16:17

  光伏“双雄”连续下调硅片价格。11月24日,光伏龙头隆基绿能(601012.SH)宣布下调部分硅片价格。3日后,TCL中环(002129.SZ)紧随其后,继10月31日再次宣布对硅片价格进行下调。 

  来自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硅业分会(以下简称硅业分会)的最新数据显示,在晶硅光伏降本增效的大背景下,单晶硅片延续大尺寸、薄片化的趋势,价格跌幅进一步扩大。一方面,供应过剩导致库存叠加;另一方面,国内需求转弱迹象明显。 

  在12月1日举行的中国光伏行业年度大会暨光伏高质量发展高峰论坛上,中国光伏行业协会名誉理事长王勃华表示,对于今年广受关注的产业链价格上涨问题,有关部门已经介入。近期,硅片已开始降价,硅料价格相对平稳,产业链价格出现全面下降。虽然幅度不是很大,但这是一个开端。 

  硅片价格开始下降 

  1-11月,光伏产业供应链价格不断上涨。 

  来自中国光伏行业协会的最新数据显示,2022年1-11月,单晶硅价格较年初上涨31.30%;硅片价格较年初上涨24.84%;电池片价格较年初上涨26.41%;组件价格较年初上涨4.45%。 

  8月24日,三部委联合印发《关于促进光伏产业链供应链协同发展的通知》。10月28日,两部委发布《关于促进光伏产业链健康发展有关事项的通知》。相关部门的介入,进一步平抑了光伏产业链价格。 

  11月24日,隆基绿能下调硅片价格。其中,P型M10155μm厚度(182/247mm)由此前的7.54元/片下降至7.42元/片,下降幅度为1.6%。对于此轮缘何下调部分硅片价格,隆基绿能相关负责人表示,“在硅料价格高位横盘阶段,隆基绿能以销定产来采购上游硅料,防控风险。此次下调主要是上游硅料价格的松动。” 

  资料显示,电池片约占光伏组件成本的67.5%,电池片的主要原材料是硅片,而硅料约占硅片成本的60%。今年以来,供需错配导致的硅料价格持续高涨,也使得硅片价格同步走高。 

  据硅业分会统计,11月国内硅片产量增加至36.1GW,环比增加7.76%,其中单晶硅片产量增加至35.3GW,环比增加7.95%,多晶硅片产量维持在0.8GW,环比持平。硅片产量增速符合预期,综合供需两端的情况,短期内供过于求的局势不会发生转变,因此预期硅片价格或将维持下降趋势。 

  供过于求,硅片价格跌幅或持续扩大。硅业分会数据显示,在晶硅光伏降本增效的大背景下,单晶硅片延续大尺寸、薄片化的趋势,M6单晶硅片自上周(11月28日-12月2日)起报价厚度从160μm降至155μm。其中,M6单晶硅片(166mm/155μm)周环比跌幅为0.64%;M10单晶硅片(182mm/150μm)周环比跌幅为3.37%;G12单晶硅片(210mm/150μm)周环比跌幅为4.53%。 

  进入12月,伴随新增硅料产能释放落地,硅料、硅片价格或联动下调。“硅料价格跌幅扩大,预计12 月硅料价格将继续下探。上游硅料供给持续增加是价格开始下行的主要原因。随着硅料新增产能的进一步释放,预计12月硅料产量规模将环比提升至10.3 万吨,对应组件供应量约为39GW,12月硅料价格或将继续下探。”中银国际电力设备证券分析师李可伦预测。 

  产业链价格或逐步回落 

  伴随硅料、硅片价格的下滑,光伏上游或将正式进入降价通道。 

  12月2日,天风证券预判,作为光伏制造业的瓶颈环节,伴随硅料产能释放带动价格下跌,光伏上游有望正式进入降价通道。开源证券则预测,随着硅料产能释放供需得到较大缓解,产业链价格预计逐步回落。 

  组件盈利能力有望迎来修复。“今年以来组件加工利润持续承压,行业盈利普遍较薄。我们认为,硅料成本压力减轻叠加终端需求释放,有望支撑组件环节加工利润修复至历史正常水平。此外,组件当前签单价格仍处于较高水平,且明年签单大多以长单形式平抑成本波动,在上游硅料降价过程中,组件环节存在期货利润兑现的空间。根据 PV InfoLink 数据,2023 年一季度 500W+单玻组件价格仍将维持1.9-1.93 元/W,而海外价格仍有0.245 美元/W 以上的水平。”李可伦分析。 

  电池片价格也将出现变化,盈利有望继续提升。据隆基绿能介绍,目前电池片主要市场需求来自国内市场,下游企业为了在今年年底前完成装机任务,推动了中国终端市场的需求增长,进而导致电池供给偏紧。随着市场供需变化,预计电池价格也会发生相应变化,整个产业链已进入价格敏感期。 

  随着硅料供应瓶颈逐步解除,产业链利润将由上游环节向下游转移,电池片和组件环节有望在产业链利润重新分配的过程中受益。国联证券分析,在远期目标下,光伏下游毛利率将会更高,产业链利润回归传统制造业“凹形”分配,一体化企业有望持续受益。同时硅料价格下跌将会带动地面集中式电站快速增长,玻璃、胶膜、支架、银浆、靶材等辅材环节将持续受益。 

  市场需求驱动制造端强劲增长,越来越多的专精特新企业涌入光伏行业,并呈现逐年增长趋势。截至2022年11月,已有87家企业获得“专精特新”称号。这些专精特新企业主要分布在电池片、逆变器、接线盒、设备生产商、光伏玻璃、EVA、封装材料等领域。 

  国内企业扩产火热。据不完全统计,2021年初至2022年11月,我国光伏规划扩产项目超过480个,其中部分项目为分期建设。扩产区域化布局愈加明显。其中,工业硅、硅料、硅棒/硅片等上游环节主要集中在内蒙古、青海、新疆、宁夏、四川、云南等中西部省份,电池片、组件等下游环节主要聚集在江苏、浙江、安徽三个沿海东部省份。 

  “跨界企业入局制造端,将促进光伏技术百花齐放,刺激传统光伏企业加速推进技术迭代;为光伏企业带来新的经营模式,使行业更具活力。但其带来的挑战是可能出现行业低水平重复建设;部分环节存在产能过剩的风险。央国企入局制造端,使得市场竞争进一步白热化,整体开发成本不断降低,其资金注入正为行业发展带来新活力。”王勃华提醒。 

附件下载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